1st
外球面農機軸承的維護和保養需圍繞潤滑管理、清潔防護、定期檢修三大核心展開,具體技巧如下:
一、潤滑管理:精準控制用量與類型
油脂填充量
外球面軸承不宜加註過多潤滑脂,填充量應控制在軸承內部空間的1/3至1/2。過量油脂會導致攪拌熱增加,加速油脂劣化,甚至引發泄漏。
更換潤滑脂時,需徹底清除舊脂,避免新舊油脂混合導致性能下降。使用過濾器時,需防止棉質纖維接觸軸承,防止纖維楔入滾動件間造成損傷。
潤滑劑選擇
高溫環境:選用陶瓷潤滑脂或復合锂基脂(滴點≥250℃),防止高溫下油脂流失。
普通工況:锂基潤滑脂(滴點≥180℃)即可滿足需求,兼具抗水性和機械穩定性。
多塵環境:添加二硫化钼(MoS₂)的極壓潤滑脂,增強抗磨損性能。
潤滑周期
連續作業時,每200-300小時更換潤滑脂;若發現油脂變黑、結塊或含金屬粉末,需立即更換。
季節性停用前,應徹底清潔軸承並塗覆防銹油,防止銹蝕。
二、清潔防護:杜絕汙染物侵入
日常清潔
作業後用高壓空氣(壓力≤0.6MPa)吹凈軸承表面及方孔內的泥沙、稭稈等雜物,禁止用水或蒸汽直接沖洗(易導致潤滑脂乳化失效)。
長期停放時,在軸承表面塗抹薄層防銹油,並用塑料薄膜包裹。
密封件維護
定期檢查密封圈、防塵蓋是否破損,若發現裂紋或脫落,需立即更換。
密封軸承(如帶橡膠密封圈)無需清洗內部,僅需擦拭外部汙垢;若密封件損壞,需整體更換軸承。
環境控制
軸承應存放在幹燥、清潔的室內,相對濕度不超過65%,避免與化工產品混放。
運輸或搬運時,使用專用工具(如軸承拉拔器),避免磕碰導致變形。
三、定期檢修:預防早期失效
外觀檢查
每月檢查軸承外觀,確認無裂紋、壓痕或過度磨損。若方孔內壁劃痕深度超過0.1mm,或配合間隙超過0.3mm,需更換軸承。
用聽音棒抵觸軸承外殼,監聽運轉聲音。若出現尖銳異響,可能為滾動體損傷;沙沙聲則提示雜質侵入。
遊隙測量
每半年測量軸承遊隙,若軸向遊隙超過0.1mm,需調整或更換軸承。遊隙過大可能導致振動加劇,過小則引發過熱。
拆卸檢修
拆卸前記錄軸承外觀及潤滑劑殘存量,取樣檢查潤滑劑汙染情況。
清洗時分粗洗和精洗:粗洗用刷子清除大顆粒汙物,精洗在煤油中旋轉軸承,確保無殘留汙物。
檢修後,在軸承表面塗覆防銹油,並水平放置於幹燥環境中。
四、操作規範:避免人為損傷
安裝與拆卸
安裝時使用專用工具(如感應加熱器),嚴格控制溫度≤120℃,防止過熱導致材質變化。
拆卸時用拉拔器,避免錘擊造成變形。若軸承與軸銹死,需先用滲透油浸泡24小時後再操作。
運行監控
啟動和停止時平穩操作,避免突然沖擊載荷。
運行中監測軸承溫度,若超過80℃需停機檢查,可能為潤滑不足或過載。
替代件選擇
更換軸承時,選用與原軸承質量相同或更高的產品。低質量替代件可能導致早期失效,增加停機損失。